起底寒武纪 | 新科技案例100
首页 · 2025-10-13
去年,寒武纪被称作小英伟达;今年,英伟达成了小寒武纪。
虽然市值只有英伟达的2%,但寒武纪过去3年涨了33倍(截至2025.08.29),股价从不到50块一路干到近1600块,今年更是一路狂飙,甚至一度超越茅台,问鼎股王。如今它市值6000亿,相当于2个海尔+3个海信。但它净利润也就10个亿(2025H1),不到海尔的1/10,就这还是大幅改善后的,过去5年年年亏,一共亏了52个亿(扣非后)。
最让人狂热的是它,最让人肝颤的也是它。
寒武纪具体是干嘛的?跟英伟达、跟AI是什么关系?为什么估值被炒得这么高?
嘉宾商学起底寒武纪,为你揭秘。
1、学霸兄弟
寒武纪的诞生,离不开中科院计算所的龙芯项目。
2001年,总工程师胡伟武组建团队,要自主研发CPU,防止被卡脖子。现在党政机构等涉密办公场景里,基本用的都是龙芯。
除了龙芯,胡老师还带出来一大批研究生,其中有位来自江西的小伙子,叫陈云霁。他有个弟弟叫陈天石,这哥俩就是寒武纪的创始人。
哥哥陈云霁是个天才,别人19岁上大学,他19岁已经从中科大少年班毕业了,然后在中科院计算所硕博连读,导师正是胡伟武。24岁,别人刚找工作,而陈云霁已经拿到博士学位,加入龙芯项目了。
虎兄无犬弟,陈天石也相当学霸,他16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,后来也在中科院计算所硕博连读,一副要跟哥哥一争高下的架势。陈云霁有次接受采访时说:陈天石对我从来是不服气的,我们天天玩在一起,你也不比我聪明,你能上少年班,我也能上!后面他每一步都跟我一样。
不过陈天石并没有加入龙芯,哥俩真正有事业上的交集,是源自哥哥的一次“偷懒”。
陈云霁加入龙芯时,被分在了验证组,主要工作就是编写测试程序,验证芯片功能正不正确。本质上就是质检员,比如工厂做了一款防摔手机膜,你要一张张贴在手机上,然后摔下去,看效果怎么样。
芯片验证也一样,芯片模拟器速度非常慢,一次操作系统启动就要俩礼拜,出现问题了还要跟工程师一起找原因。工程师又人手有限,往往是一个人同时盯多个任务。这样又耗人又耗机器,007都是常态。
陈云霁熬着熬着就想“偷懒”了:这么机械的工作,能不能让机器替人干呢?自动验证、自动找错,人只负责设计这套系统就行了。
没多久,陈云霁就做成了用AI自动生成的验证测试程序。
不过这个程序问题很多,不是找错太费劲,就是干活太慢,堪称“人工智障”。
这时候,陈天石出现了。他正在中科大读书,研究的正是“演化算法”,非常“AI”。在他的助力下,陈云霁的程序终于翻身了。
胡老师一看,这孩子(陈云霁)是个大材,你就做验证组的组长吧。博士毕业一年后,陈老师还破格让他成为“龙芯三号”主架构师。陈云霁可谓是少年得志。
2、聪明的芯片
吃到AI的甜头后,陈云霁就再也放不下了,天天琢磨怎么把AI和芯片设计的基础研究交叉,做一款“聪明的芯片”。
2010年,陈天石博士毕业,也进入中科院计算所,兄弟二人终于可以联手搞事情了。
他们觉得有两件事值得搞,一件是用AI辅助做芯片设计,另一件是做AI芯片。
在当时,就是传统的CPU,国内主流声音也是“造不如买”,不然怎么会让中科院牵头做龙芯呢?AI+芯片,更是闻所未闻。什么?英伟达?那不是个卖显卡的吗!还想做“聪明的芯片”,我看你们就不大聪明的样子。
他们带的研究生说,陈老师,要不您还是带我们做点不那么非主流的东西吧。
有位学生下了苦功夫,搜遍国内外各大网站,也没找到一个类似的论文或工作,用于谦老师的话说,AI芯片,没听说过。
陈云霁后来回忆说,从创新的角度看,你做的项目在国际上没有任何相似的东西,这很让人激动;但从功利的角度看,这也意味着风险非常大,这可能需要一些理想主义。
但兄弟俩没放弃,当年年底,他们向领导汇报了做AI芯片的设想。
他们是这么画的饼:未来如果让车自动驾驶,系统在做模式识别的时候速度不够快,那就很危险,因为它认出来前面有人的时候,已经撞上去了。所以,一定要有很强的运算能力。
没想到,这块饼领导居然吃了,说,你们说得有道理。
兄弟俩大为振奋。
转过年来,计算所成立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,下面设置了智能处理器团队,兄弟俩终于有了大本营。
又过了两年,陈云霁被任命为课题组负责人,专注AI芯片的基础研究。那一年,他只有30岁,弟弟陈天石才28岁。
兄弟俩都致力于做AI芯片,但也免不了争吵:有此因为一篇论文中一句话怎么表述吵起来了,甚至动了手,互相揪衣领。
陈云霁回忆说,已经记不起后来采纳了谁的意见了,只记得俩人都眼泪汪汪,松开了手。
他说,亲兄弟之间可以坦率面对各种问题,不用给对方留情面,也许正因为这样,我俩才能快速推进芯片设计和AI算法的交叉研究。
当然,这个时候的AI芯片还在黎明前的黑夜,兄弟俩还得摸黑爬一段时间。寒武纪究竟是怎样练成的?真的能成为小英伟达吗?
从身无分文到超越马云,这位85后只用了不到10年。
他叫陈天石,人称小黄仁勋,身家1800亿(2025.08.29收盘后),他创办的寒武纪3年上涨33倍,是最有希望平替英伟达的国产芯片公司。
传说中字节一直是寒武纪的最大客户,占比达到8成以上;最近,阿里也加大采购力度,用寒武纪大规模替代英伟达。
今年上半年,寒武纪营收28.9亿,增长43倍;净利润10.4亿元,这是它第一次实现半年度盈利。疯涨的股价,正是源自炸裂的业绩。
我们无意讨论寒武纪是否高估,而是想给你讲清楚它的来时路和生态位。
3、AI芯片国家队
在前面,我们讲到学霸兄弟陈云霁和陈天石,他们从参与自主CPU龙芯项目起步,2010年在中科院计算所研究“聪明的芯片”,也就是AI芯片。
当时英伟达还是个“臭卖显卡的”,全世界都不知AI芯片为何物,各大网站都没有相关的论文。
兄弟俩只能在中科院的象牙塔里苦心钻研,根本没想过以后会比马云还有钱。
到2014年,兄弟俩大丰收,研究成果先后两次在国际顶级计算机技术大会获奖,实现了全亚洲在相关领域零的突破。
第一次宣布获奖的时候,陈云霁正在会场角落的桌子上吃饭。吃着吃着,他发现一桌的学者都不吃了,都在看着他微笑,他才反应过来。到12月,他们又获大奖。
在AI、深度学习这条路上,哥俩不知不觉已经成了学术权威,连英伟达都多次引用他们的论文。
但是从学术到市场,还隔着十万八千里。
论文获奖后,陈云霁带着学生或伙伴立马投入到芯片的研发中,他们的实验室不足30平方米,被戏称为“小黑屋”,每张1.5米长的桌子前都要坐两个人,埋头苦干。
2015年,这里诞生了国际第一颗AI芯片的原型芯片,兄弟俩喜极而泣。
这颗芯片,被命名为寒武纪。陈云霁说,取名“寒武纪”,是告诉大家这只是AI领域的基础性支撑,还非常早期,我们只想做AI应用的垫脚石。
转过年来,谷歌的AlphaGo战败李世石,全世界掀起AI浪潮。也是在这一年春天,寒武纪公司正式成立。
弟弟陈天石做CEO,哥哥陈云霁做首席科学家。但是这对黄金组合只维持了8个月。2016年11月,陈云霁辞去职务,又回中科院搞科研、带学生了。他说,我性格外向、胆子大,喜欢做天马行空的事情,更适合搞科研。
陈云霁离开了,但越来越多的人才和资本涌入寒武纪,2016年5月,科大讯飞投了天使轮;2017年4月,中科院入股;2017年8月,阿里、联想、国投入局;2018年6月,国新、中金、中信也来了,寒武纪俨然成了AI芯片国家队。
4、寒武纪VS英伟达
说到这你肯定有疑惑,这寒武纪有技术、有背景,又占得先机,为什么现在跟英伟达差距那么大呢?
我们先复盘一下英伟达的封神之路,它先是个“臭卖游戏显卡的”,这是它的基本盘,现在1年还有百亿美金营收;后来比特币兴起,它又成了“臭卖矿机的”,发了几年横财;直到2023年,随着生成式AI的火爆,谷歌、Meta等大厂开始军备竞赛,它才华丽转身。
游戏显卡和矿机业务,不但支撑英伟达走到今天,更为它研发更先进的AI芯片提供了弹药。
而寒武纪一上来就做AI芯片,前期市场需求很少,实际上,寒武纪第一次成规模的变现,是给华为做手机智能加速卡。
那是2017-2018年,它的1A、1H两款芯片分别搭载在华为海思970、980上,卖了1亿元左右。如果你买过华为P20 Pro、Mate20 Pro,那你大概率用过寒武纪的产品。
但到了2019年,华为海思自主研发芯片处理器架构了,金主爸爸变成竞争对手。
寒武纪又发力数据中心业务,做云端AI芯片和加速卡。2019年,珠海市横琴新区管理委员会商务局采购了2个亿。当年寒武纪总营收4.44亿,但亏了11.8亿。而英伟达营收117亿,净利润41亿,都是美元。
所以寒武纪跟英伟达的差距早就拉开了,要追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。
根据IDC的数据,2024年中国市场的AI芯片出货量,英伟达占70%,华为昇腾占23%,百度昆仑芯占2.6%,寒武纪只占1%左右。
而今年寒武纪被爆炒的大逻辑,就是国产替代,抢占英伟达不得不空出的份额。而在这几大国产玩家里,寒武纪是纯正的第三方,跟它做生意最放心;再加上只有它上市了,资本不炒它炒谁啊?
反过来说,寒武纪的暴涨并不是它一家的狂欢,而是市场对自主AI芯片全行业的信心。也许5年后,没有多少人会记得今天暴涨的寒武纪,因为那时,已经遍地“寒武纪”了。
出品 | 嘉宾商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