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汽集团董事长项兴初:中国汽车的时代叙事|嘉宾一线课堂
嘉宾校友 · 2025-07-20
2025年上半年,中国车市出现两款现象级产品,一款是一小时大定近29万辆的小米YU7,另一款则是冲破百万元定价天花板的尊界S800。小米YU7创造了C级车的销量神话,而江汽集团与华为携手打造的尊界S800则代表中国品牌,杀入超豪华级这个原本由外资盘踞的战场。
尊界S800的诞生并非偶然,其背后是江汽集团持续半个多世纪的自我革新。从1968年安徽省第一辆汽车下线,到2016年与蔚来合作填补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的空白,再到如今与华为联手打造的尊界,江汽集团始终以敏锐的产业洞察,顺应时代变化,并推动时代进化。
近日,嘉宾商学创办人吴婷校长带领30多位企业家学员前往安徽合肥,开展了以「镜鉴时代 汽车产业与科技变革」为主题的深度访学,在嘉宾派合肥站访学中,江汽集团董事长项兴初亲临课堂,为同学们带来《中国汽车的时代叙事》主题授课。
以下为江汽集团董事长项兴初授课部分内容精编版,Enjoy~

1、以终为始
1964年,江汽集团建厂,风风雨雨走过六十多年,它不是一家规划中的企业,而是“无中生有”的企业。
1968年,江汽集团用四年时间打造出安徽省第一辆汽车,填补了安徽省汽车制造业的空白。江汽集团在计划经济时代非常艰难,但也锻炼出了不服输的劲儿,这就是“无中生有”。纵观整个江汽集团的历史,面对很多事都是这么走过来的。但江汽集团敢于创新、敢于突破。
当下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。在这样的过渡期中,最重大的创新是认知创新。在如此巨大的科技创新面前,颠覆性的技术还在路上,我们最需要的是坚守主业的同时,去想终局是什么。我们要以终为始,以终局来定义当下应该往哪里走。
江汽集团与华为合作的尊界S800,采用了当下全球汽车产业中最领先的智能化设计,有六个域的跨域融合,但这还不够,我们还要跟华为一起继续做跨界跨域融合,研究怎么从分散控制更多地集中到中央控制当中。
智能汽车不是简单的部件智能化分散地控制,当它进行跨域融合的集中化控制之后,就可以做到传统汽车的传统分散控制方式做不到的体验。这类似于手机从按键功能机变成了智能手机的那一刻,它产生了新的需求,扩展了功能手机的体验。

江汽集团董事长项兴初在嘉宾派授课
2、有所为有所不为
江汽的时代叙事,要从江汽集团对当下汽车行业变革的看法说起。
首先,我们认为当前汽车行业处在多技术创新变革、多产业融合发展阶段。多技术是指汽车行业的新能源技术、网联技术、智能化技术,还有人工智能技术。而创新变革是指我们认为这些技术还没到终局,还处在颠覆性的路上。
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我们觉得传统汽车行业一定要去跨界融合发展,而不应该单打独斗。
以电动化中的电池技术为例,它仍处于创新进程中。我们加强了对国内电池企业的调研走访,结论是:预计在2030年左右,全固态电池真正实现大批量量产上车。全固态电池与现有液态电池结构完全不同。真正的全固态电池将不再有模组和电芯的概念,电池包有多大,材料就直接铺设多大。这意味着,如果车企现在投资液态或半固态电芯产线,当全固态电池成熟时,这些产线可能面临淘汰的风险。
因此,我们在内部讨论:如果江汽集团要做电池(电芯),到底该做什么?做液态的?半固态的?还是全固态?做了动力电池电芯,是否还要涉足储能或消费电池?为了避免卡脖子,上游材料是否需要控制?
在2022年左右电池材料价格疯涨时,我曾考察过正、负极材料的上游,发现若要真正掌控,甚至需要延伸到矿产开采环节。这样一来,企业的性质就变了——不再是纯粹的汽车企业,而更像能源企业。
所以,在汽车行业变革的环境下,仅电动化这一项技术就面临复杂的选择,还有氢燃料电池等其他路径。汽车企业不可能无所不能,网联技术同样如此。
合肥作为科教之城,正在推进量子通信,我们也在加强与相关方的合作。联网汽车的安全问题至关重要。传统安全(如车身结构)已不是主要担忧,更需关注智能安全,尤其是黑客攻击风险。当前我们采用多重冗余设计来保障数据安全,但我个人认为仍需寻找更终极的解决方案。量子通信是不是终极路径?虽然成本高昂,但是安徽已经在推广量子通信手机,其效果尚待验证,但我们愿意保持开放心态去尝试和交流。

嘉宾商学创办人吴婷在授课现场
第二个认知是产业边界在扩大,但是我们认为汽车产业里的组织边界应该要收敛,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所不为。聚焦核心专长,才有可能有所作为。去年华为是8600亿营收,它的研发投入达到了1800亿,占比超过了25%左右。汽车企业一年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在6%~7%已经相当多了。
所以如果你想在华为擅长的领域里颠覆它,先看在它的专项领域里,投入有没有它大。他们仅引望一年的投入都在100多亿,我们汽车企业有谁能超过华为在车BU领域的投入?作为后来者,如果连在更细分的领域,研发投入强度都不及华为,凭什么能做得比它更好?
判断一家企业的潜力有很多指标,我认为研发投入强度、资金投向哪里很重要。在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时,我们也特别关注其在自身擅长领域的投入强度。关键不是它“什么都会”或产品线齐全,而是它在核心专长领域的投资是否足够强、是否在行业中领先。颠覆性创新还在路上,错失关键投入可能导致重大问题。
20多年前,江汽集团战略中提出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与巨人同行”。但当时我们未深入思考:巨人的肩膀凭什么让你站?巨人凭什么长期带着你同行?
通过与华为四年多的磨合,我们逐渐明晰了关键两点: 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巨人。 巨人愿意让你站在肩膀上的核心原因,在于双方战略上能够深度赋能——你拥有巨人需要的东西,巨人拥有你需要的东西(这通常是明确的)。你必须找到自身对巨人的独特价值之处,才有可能建立这种关系。
二是巨人能长期带着你同行的核心原因,是你不是负担,不是包袱。巨人之所以成为巨人,其甩掉包袱的能力必然极其高效。如果你成为包袱,他必然会果断切割。学会与巨人同行,要练内功,把自己的事想明白、想清楚,把自己的能力练出来。
所以产业边界在扩大,组织边界应该要收敛,就是有所不为,聚焦自己的核心专长,才有可能有所作为。
第三点是,传统功能汽车的大门在加速关闭,但新汽车、新生态、新的价值链分工也在加速呈现。西方谚语里讲上帝关上了一扇门,但留了一扇窗。我们认为新汽车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。
然而,挑战在于传统汽车的能力,不能自动帮助我们活到新汽车时代。新汽车时代企业必须具备新的能力,核心是软硬件耦合能力,并积极参与到新的产业链分工中。
传统汽车行业的产业链分工是链式结构的,整车厂跟总成零部件厂具有比较强的话语权。但是我们认为在新汽车时代,在智能、新能源深度赋能的环境条件下,整零之间的合作关系,将从链式结构被网状结构、新生态结构所替代。也就是我离不开你,你也离不开我,我们是相互赋能的价值链,不再是原来那样整零分工的关系。
这告诉我们,一定要去主动顺应变革,融入到新的产业链分工当中。
目前,江汽集团跟上游的供应链开启了新的合作模式,叫联合共创模式,我们一起探索无人区。江汽集团不强求独占知识产权,愿意支付合理费用,甚至投入资源(包括派遣人员)帮助合作伙伴成功。我们追求的是将首发技术应用于尊界品牌,核心是共同探索前沿领域。这就改变了以往的合作模式。
第四点是,中国品牌将会强势崛起,真正实现汽车强国梦。首先是我们国家有举国创新的优势,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。第二是我们有丰富的制造业门类,有联合国门类最齐全的制造业,这给我们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撑。
第三,庞大的工程师队伍。 2023 年,中国工程师队伍达到了2059 万。
第四个是基础设施配套的优势。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完善,例如近期数据充电桩数量约14,000座,并正大力建设兆瓦级超级快充。中国5G基站建设领先全球,在去年底突破300多万座,覆盖深入县乡。而发达国家5G覆盖往往集中于人口密集的城区,城郊及偏远地区覆盖薄弱。
另外就是中国的消费环境,中国的消费者愿意接受新生事物。在众多门类里,中国品牌强势崛起,就证明了在中国消费环境里,消费者对创新性东西有期待。所以我们觉得,现在迎来了超高档豪华汽车市场难得的历史性机遇。
3、江汽集团与华为的跨界合作
江汽集团和华为合作的情况,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。
第一句话是江汽集团与华为的合作是跨界合作。
对于华为公司来说,它把智能化技术以及在高端品牌上的运作能力赋能到江汽集团。江汽集团要聚焦作为整车企业的集成产品开发能力,高度重视各自的边界,等于把各自的强处拉到一起跨界合作。所以我们跟华为是真正的跨界合作。
第二句话是,江汽集团与华为合作打造的不仅仅是一个产品,还是一个平台,一个品牌。
我们第一款车是尊界S800,第二款和第三款车已经在研发推进。这个平台是一个把华为的智能化技术充分发挥出来的全新平台,而非简单地将华为技术嵌入江汽集团现有的平台。它是真正意义上的“软件定义汽车”的平台,我们的目标就是把软件能力最大化。其带来的跨域融合体验远超“1+1”的叠加,是全新的、超越想象的体验,它代表着中国品牌打破传统豪华汽车高利润壁垒的绝佳机遇。
第三句话,仅有江汽集团和华为的努力,远远不够把尊界品牌打造成功,必须要联合世界一流的供应链共创。
我们是一家整车集成企业,需要牢牢把擅长的事情做好,把其他东西开放出来,找一流的合作伙伴,这样跟他在战略上形成协同。所以要联合一流的供应链共创,一起走进无人区。
也有人说汽车行业最终会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,问我怎么看这句话。我不认可这个观点。你一定要有友商,要有竞争者。中国汽车制造业链条非常长,当真的形成绝对垄断的时候,上游的供应链、众多的合作伙伴还有好日子过吗?
所以我们觉得,仅有江汽集团和华为的合作和努力是不够的,还要联合一流的供应链共创,以及联合一流的创新资源。所以我们愿意跟院士团队、国家实验室、一流的大学深度讨论,研究如何把实验室里的技术来赋能共创。我们在这些理念上跟华为公司是不谋而合的。
第四句话就是,江汽集团与华为的合作要想真正成功,最艰难的事情是对标华为,重塑江汽集团。
我们跟华为的合作不是简单的产品合作,是组织级的合作。核心是学习华为激发员工自动自发、持续追求卓越的底层机制。江汽集团要想把尊界品牌打造成功,在这方面不发生重大变化是不可能的。
尊界S800的热销很关键,后续车型的热销大卖很关键。但我觉得比那个更优先的事情,是江汽集团的人员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作为江汽集团与华为合作深度研发产品,尊界S800的安全问题值得关注。尊界S800 采用高强度轻量化车身,提升了续航能力,也显著增强了车身强度。尊界S800扭转刚度达到53,300 Nm/deg,处于行业第一水平,在“十佳车身”评审中获得最高评分;其安全性能经过了52种极端工况、194次实车碰撞测试等严苛验证,综合测试里程突破1500万公里。
整车41项关键功能系统历经了700万次、40万小时的自动化极限压力测试,确保绝对安全可靠。在智能安全方面,基于对电磁抗扰的极致要求,尊界S800的EMC电磁干扰测试在超过国家标准3倍的强电磁环境中完成,其中核心部件更经受住了超国标6倍电磁干扰强度的严酷考验,确保在任何极端电磁环境下都能稳定运行。
为了保证尊界S800的高水平交付,江汽集团与华为携手新建了世界级智能制造标杆工厂。工厂拥有超过26000个质量控制点,其中应用人工智能(AI)技术的质控点超过1500个,工厂机器人数量达1800台。
在冲压环节,通过自动装箱、自适应抓取和运输系统,结合AI视觉过程质量监控,确保车身外覆盖件“零磕碰、零变形”。焊装线则应用了行业最全的15种钢铝连接方式和298种搭接组合工艺。
涂装工艺采用“6C4B”喷涂工序和行业首创的AI自动分色工艺,将分色线精度精准控制在0.3毫米以内并自动精抛,造就藏品级镜面车漆。总装工艺则锚定行业最高整车尺寸公差技术目标,通过AI视觉引导装配与多达350个间隙面差在线检测点相结合,使主精度达到0.5毫米,呈现出艺术品般感官品质。

江汽集团董事长项兴初在嘉宾派授课
4、江汽集团十五五发展战略
江汽集团的“十五五”发展战略规划正在筹划当中,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。
第一方面是江汽集团的定位,要坚定不移迈向高质量发展,要坚定不移奔着世界一流的方向走。
第二方面是江汽集团的战略方向,向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方向发展。传统能源产品在海外市场可适当保留,但主体方向必须坚定不移地转向智能网联和新能源。
第三方面是“自主发展+开放合作发展”关键路径。在智能化时代,自主发展是汽车企业最关键的领域。有人认为自主的意思就是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,什么都自己干。但是把汽车行业往前回溯二三十年,汽车企业很难保持独立发展的权利。所以自主发展的第一位是企业的独立发展,而且是按照行业规律跟企业自身的规则去发展。任何一家企业讲自主发展的时候,首先想想企业的发展是不是独立的。
对江汽集团来说最重要的事情,是自主研发创新。在研发创新领域有四点关键内容。
第一是作为整车企业的集成产品开发能力。现在行业正处于变革期,汽车行业的分工也在调整。江汽集团要做的是“选”、“配”、“试”、“验”、“检”等环节。例如:尊界S800遮阳帘的供应商,虽不自产任何部件,但具备顶级选配验证能力。
第二是面向消费者应用层的体验开发能力,主要指软件方面。江汽集团正加大跟华为的合作力度,华为对此也呈开放态度,江汽做好应用层也是掌握关键能力。
第三是升级现有的专项技术,比如高效增程器、电池管理系统、热管理系统、水管理系统等专项技术,都是集成技术,这些属于核心能力,是应该升级做的领域。
第四是绿色低碳制造能力。我们认为未来的智能汽车不是今天看到的冲压、焊装、涂装、总装四大工艺,应该有新的颠覆性的制造模式。它背后的逻辑是材料跟设计结构有重大变化,这要求工艺人员需要广泛学习相关技术。
江汽集团在关键举措方面有六大核心内容,一个是研发创新,一个是数字化转型,一个是品质品牌建设,还有整车业务的加减法,体制机制的变革,以及党建引领赋能。
研发创新方面,技术类人员占比25%,2030年目标是发展到1万人,其中80%直接从事技术和产品开发。未来五年,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将高于8%。
品质品牌建设方面,品质的打造是极为关键。尊界超高端豪华品牌的打造,不是传统豪华车,而是走“科技豪华”差异化路径,以“极致、稀缺的科技体验”来定义豪华。例如尊界S800车内空气质量(VOC)仅为传统豪华车的1/10。当前S800订单势头良好,但深知成功路长,需潜心打磨。
体制机制变革方面,作为国企,江汽集团不惜代价学习华为:已进行集成产品开发(IPD)流程咨询,二期将同步引入集成供应链(ISC)、营销体系变革三大咨询。
江汽集团三年来跟华为融合得非常好,“十五五”、“十六五”还可以长期合作,这是因为江汽集团内部在加大力度推动流程化组织变革。在学习华为上主要抓住了两个核心点,一个是改变预算管理体系,另一个是改变薪酬和激励机制的管理体系。如何重塑江汽集团,让江汽人对标华为人。就是要让江汽人也能像华为人那样,自动自发持续地追求卓越,这样才能让事业跟合作做得更好。
授课 | 项兴初 江汽集团董事长
出品 | 嘉宾商学